【图说人生系列】五:UTAR生活(二)A BOY TRY TO BE "MAN"


2016年4月4日,摄于霹雳州一处军事打靶基地。

先为看到照片可能困惑的观众朋友解答:当时我们这批比较新的成员还未能拿到制服,只能以深暗色衣服代替。

进入正题。

从小就对军事、战争题材的书籍、电影和游戏有着浓厚兴趣的我,在就读UTAR时惊喜的得知UTAR(拉曼大学)和TARUC(拉曼学院)有和后备军(ASKAR WATANIAH)进行合作,提供了后备军活动(UTAR ASKAR WATANIAH)作为我们修课外活动分的一个选择,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倒不是贪图学分,而是真的真的对军事很着迷呀当时。

这里科普一下,UTAR & TARUC是与位于霹雳州TAPAH的后备军REJIMEN 503 ASKAR WATANIAH进行合作的,所以我们是隶属REJIMEN 503 的 BATALIAN KE-3 KOMPENI C 之下的(有兴趣的话可以游览官网)。每个月训练四天(都在周末),训练时间是从早上到傍晚(我忘了确切时间),一小时的酬劳(对,进入后备军是有钱拿的)是8令吉(印象中),所以一天下来可以得到50多块(所以四天都来满的话可以拿到200多块)。负责召集我们的MAJOR LIM KUANG LONG是一位TARUC讲师。这个营应该也是西马后备军里最多华人的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和学府合作的关系),其他营的成员多数是马来人。

第一次去受训时,在军车上拍的。

早上,会有军车从TAPAH出发来到KAMPAR载送我们前往TAPAH的后备军营地,回程也是。平日里,都是上基础课程,比如理论课、防身术、拆解枪支等。所以通常我们一大早会聚集在TARUC,然后集体前往附近的茶餐室享用早餐再去军训哈哈哈。午餐呢,我们每人只需要给1令吉,就可以吃到市价上5-6令吉的马来杂菜饭,会有车运食物进来的。

训练前的早餐。顺带一提,照片中有两人因为参加后备军的缘故彼此认识,过后发展成情侣~


休息时光,我们这些大学生当然会来自拍呀哈哈哈。照片中的许多人在之后都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正式成为了合格的后备军。其中有人在这次的疫情期间,从三月开始一直站在前线,直到现在。

每次的基础课程都由不同的军官负责,有一次负责讲解的军官(印象中隶属马来皇家兵团),曾经作为实战部队搭乘直升机空投到沙巴与当时轰动一时的2013年拿篤衝突中非法入侵的苏禄军队作战。当时我在教学中提出问题,问该军官为何当时马来西亚政府不在第一时间投入装备精良的军队作战,而是一直依靠武器装备皆弱小的警察部队与手持重武器的苏禄人作战,该军官的解释着实让我恍然大悟:

“主要是政治上的问题。苏禄人在国际上属于菲律宾国民,如果马来西亚投入军队杀死他们的话,就等同于在国际上与菲律宾进入战争状态。为了避免这一点,政府只能靠警察部队先对付他们,同时与菲律宾政府进行沟通和商谈对策。” 他的解释,令我这个对该课题困惑不已的人恍然大悟,也在知晓后佩服我国政府人员的专业和谨慎。

在我参与拉曼后备军的生涯中,只有一次参与了实弹射击训练。那时候,我们先搭乘军车到一处弹药库拿了枪弹(M-16A1突袭步枪,感觉应该是当年英军留下的,不过保养得很好),之后就到了训练场进行实弹训练。对于那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模糊,只是记得那一次的训练来了好多人(应该有接近80 - 90人),和平日受训的人数反差很大,在训练结束后军官还语重心长地训诫我们:“不可以忽视基础训练而不参与,然后射击训练却又积极参与,应该都参与”(不过我心想这很正常呀。。。能拿真枪射击谁不想来哦)。间中有个小插曲,就是那时候我很“大胆”地拿着M16然后问一位军官(不认识的):“可不可以使用AK47(被电影和游戏荼毒的后果)”呢?” 想当然,我被该军官嘲讽(幸好没有骂我)了:“射击都还不会就要求用AK47啊?”(过后我才知道我们国家的军队装备是没有AK47的)。其实这一次是我第二次以实弹进行射击,第一次是在中学的KADET POLIS训练时,不同的是之前那次是以警用手枪发射,这次则是以突袭步枪。

整个的训练基本就是 - 集合 - 训话 - 实弹射击示范 - 实弹射击 - 回收子弹 - 拆装枪械,每个人有15/20(我忘记了)发子弹打,每个士兵后方都有一位军官负责矫正我们的姿势。射击很爽,只是每一次的开枪后座力打得肩膀很酸(打到后期肩膀真的很痛,我就把枪调到连发模式,一口气打完子弹),然后枪声震耳(幸好有一位比较资深的成员带了很多棉花平价卖给我们,隔音效果很好)。记得那时为我们示范射击的教官一示范完感觉跑到旁边去,深怕我们这群菜鸟的枪口哪只不长眼把子弹打在他身上。

训练前的训话,那时候心里的念头应该是:教官请别注意到我!!

射击目标就是耸立在那一片沙土中的几道靶子(打中沙土的子弹应该是打中靶子的十倍吧,沙土君您们受苦了,虽然过后我们捡子弹壳也捡的很痛苦就是了)

和我同批入伍的子佑同学,拿到了实弹射击的冠军。官网当天的帖子是这么写的:...... announced as the best shooter in 3rd Battalion, Regiment of 503 Askar Wataniah. He defeated about 100 participants in last weekend local training which consists of army from A, B, C, and D Company. 

不说你可能不信,UTAR和TARUC学府加入后备军的女性并不少哦,我们也是有美女当兵的OK,不是semua boy boy punya


参加完射击训练后不久,我就退学转到了师训,后备军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最后一次参加后备军活动时是在2016年的年尾,我为了办好从TAPAH后备军转到BATU PAHAT后备军的事宜参加了后备军举办的年尾活动。然而之后由于自己本身的懒惰,以及手续上出了一些问题,虽然新山师训的 DR TAY(目前在新山后备军的军衔很高)有意帮我,但是因为懒惰,所以就再无参加了。离开BATU PAHAT后不久,政府出台了清理后备军中“幽灵成员”(就是有名字在后备军但是一直缺席训练)的除名行动,我想我应该也是被除名了吧。目前计划等毕业后,在执教的当地加入后备军,希望到时候的自己有坚强的毅力来完成这个计划吧。

这是我离开后的下半年他们拍的海报,如果我在的话我就可以英姿勃勃的拿枪拍了haiz.....


最后,谈一谈自己从后备军活动中的收获吧。由于各种因素,我实际参加的训练次数很少,所以所学会的其实也不多,真正在那段期间收获到的应该是友谊吧。那段期间,得到很多比较资深的成员的照顾(特别是SIANG PING哥,就是下图嘴巴张到最大的那位,他的毕业照的“创意性”在FB颇红),我们一起喝茶,帮成员庆生等。若干年后的现在,我还依然通过脸书了解他们的生活点滴,偶尔还会与个别成员聊天哈哈哈。

若时光重来,我想,我依旧会选择加入后备军,并在大学4年的时光内好好参与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后备兵吧。

帮成员庆生

我离开后的2016年年底,这些与我同批的成员们参与了后备军的正式训练(为期数个星期),这是他们出发前往训练前的合影。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他们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推荐歌曲】

Believe SAS - Bersama, Kita Pasti Menang

推荐理由:这首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结合三大种族歌手,并由华巫作词人联手填词,倾力打造国语版抗疫公益歌曲”Bersama, Kita Pasti Menang”。相比起华文版的华文参国文,国语版的以国语和少量英语来构成其歌词,听起来更加动听以及感人,也更加有同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感动。



【歌词】:

Sekelip mata, Hidupku Suram;
Satu musibah, Semua berubah.

Namunku faham,
Kesukaran,
Mestiku menahan.

Hatiku tabah,
Untuk menawan,
Kita mesti menang.

Mari kita sama-sama,
Menempuhi cabaran;
Sehati sejiwa,
Kita bersama, Mencapai kejayaan.

Tak kira bangsa dan agama,
Demi negara tercinta,
Bersatupadu, Kita mesti menang.

Kita semua, Bersama,
Menempuh gelora;
Mari kita, Berdoa,
Untuk Malaysia.

Kita semua, Bersama,
Menempuh gelora;
Mari kita, Berdoa,
Untuk Malaysia.

Mari kita sama-sama,
Menempuhi cabaran;
Sehati sejiwa, Kita bersama,
Semangat kita membara.

Dari saya jadilah kita,
Menanti saat berjaya,
Bersama, Kita mesti menang.

Kita semua, Bersama,
Menempuh gelora;
Mari kita, Berdoa,
Untuk Malaysia.

Di mana jua anda berada,
Dari Perlis hinggalah ke Sabah,
Bersama, Kita pasti menang.
Kita bersama, Untuk Malaysi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