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三:死亡的真相
马来西亚一名教师惩罚一名九岁男生,竟然把学生活活鞭打致死。。
这起体罚致死事件发生在马来西亚南部一座小学。一名九岁男生上课调皮,这名女老师拿起鞭子打他屁股,学生被打后,感觉头晕,学方通知学生家长,家长把学生送医,学生从医院返家后突然死亡。
马来西亚禁止老师鞭打学生,有些教师不遵守规定,学生挨鞭子并不罕见。
--------------------------------------------------------------------------------------------------------------------------------
这是一篇,在2009年轰动马来西亚教育界的案件。可怕的标题,博人眼球,引人注目。事隔11年后的今天,网络上相关新闻报道只有3篇,并且没有一篇是马来西亚的报馆发布的。我不清楚这是否是因为媒体被下了封口令还是因为学校采取正当的法律行动(印象中当时学校有抗议大马各媒体的不实报道,我没有记错的话,从现在网络上只残留下外国网站转述的文章,可见抗议取得作用),但是我对这件事情以及媒体在当时是怎么报道的依然印象深刻,因为这件案件就发生在我的小学生活里,当时,我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亲身观看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死亡的学生姓陈,他的哥哥,就是报道中这位教师的学生(她是他的班主任)。当天,陈同学在班上的调皮举动惹怒了相关老师,于是被鞭打,这在我们就读的那个年代是极为平常的事情,我们班的班长和副班长就曾经被这位教师按照班上学生人数给鞭了27下(因为我们班很吵),打得整只手红肿起来。
或许,这位老师的体罚措施是有点过分了,但是在陈同学的CASE上,她鞭打顽皮学生的举动其实并无不妥。
整件事的关键在这边:“学生被打后,感觉头晕,学方通知学生家长,家长把学生送医,学生从医院返家后突然死亡。”,这是媒体的说法,因为他们无从从我们学校套到详细的情况,因此以这种模糊的句子来报道,但是这样的写法给予社会大众造成的印象是:这个孩子是因为被这位教师鞭打而死的。
事实上是,当天该学生还没有到学校前,就误服下了她婆婆的药(我忘记是什么药了),加上该同学本身的身体问题(没有记错的话他本身有哮喘),可能鞭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学生(学生哭),之后他从课室来到教师办公室后不久后告诉老师他头晕,于是校方致电他婆婆(对的,该同学的双亲在外地工作,他和哥哥是由婆婆抚养的,这种情况对这所华小的学生而言很平常,最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背景和他相同)带他到医院去,当时医院检查结果并无异常(我没有记错的话),但是他在回到家后却突然身亡。这些细节,特别是误服药物的这一点,是他婆婆说的,他婆婆很明确的表示:这不是那位老师的错。所以我们详细看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会发现,间中教师的鞭打或许可能对造成该悲剧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绝对不是所谓的“把学生活活鞭死”!!
我对于媒体的印象不佳,或许就源自于此吧。
当时,校长通知全校学生,不要乱乱说话(我到现在依然认为这位校长的指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学生其实没有一个人知道详细情况,如果乱乱透露资讯反而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和麻烦),身为巡查员团长的我也收到了这个指示。收到指示没有多久,校门外来了一对男女(我非常纳闷守卫为何放他们进来),当时是下课时间,他们试图向学生们打探消息,可惜他们选错了目标,他们选择的对象是我(和我旁边的几位同学),当然,我们什么也没有说。同时,我记得我还指示同学通知其他人不要透露讯息给他们。
结果,我之后在大马报纸(应该是光华/中国/星洲这三个报章的其中一个)上除了读到上面贴出的这些讯息后,还看到了如下字句:“该校学生疑是被校方下令封口,因此不配合采访”(字句可能有一点差异,但是意思绝对就是这个意思,我对这件事情记得很清楚),尼玛,你们不透露身份就跑来试图从我们小学生这边套取信息,也没有说你们是在采访,谁知道你们想干什么?我们没有喊GUARD赶走你们已经很客气了勒。须知我们这些小学生其实都不知道状况,而且小孩子往往会夸大其词,你们从大人那里没有得到讯息就跑来套我们的话,居心何在?
这种使用手段来套取情报,从目标得不到情报后,不是去核实和详查,反而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在报章上乱写,对不起,在我看来很没有职业道德和操守!
我想,对于这些报人而言,他们在乎的,是有新闻可以写,哪怕该新闻的一部分是出自自己的主观猜想,至于他们的文字是否会对当事人造成影响,这应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涉事的这位老师,我认识她,当时她因为这起事件受到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庆幸当时后的社交媒体还不是很发达),最终她选择了申请转调到国小执教(她在我对母校已经执教最少10年了),至今依然没有回到华小。
这就是这件事情的始末。为什么事隔11年了,我要把这些写出来呢?我也不知道。我至今记得,当时我前往该学生的家凭吊,当时是夜晚,他们请了斋公念经,声音很大恨响。打斋声中,我看到了那位婆婆憔悴的脸孔,以及强忍情绪从屋子走掉的陈哥哥。
陈同学,愿你安息。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