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二:残酷的传统习俗
写林明旅行时想到一位朋友,想把这件事情写下来。
那是,2018年2月19号的事情。
那天,是年初四,是新年,华人的喜庆日子,应该没有哪个华人不喜欢这个日子的吧(虽然有小孩的家长们应该正在不断摸汗并看着各个从外地回来的小朋友们看着你手上一个个红红色的东西)。
可是,就在那一天,她外公家的门外,搭起来遮盖棚,挂上的白灯笼明确表示了这件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的,她的外公,就在年初四的那一天,去世了。
我已经忘记,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了。
脑海中只记得,我当下的第一反应是,我想要过去凭吊。问了爸爸,爸爸支持我,只是由于爸爸有事在身无法亲自前往,于是托我帮忙写白金。
她的外公家,就在我婆婆家的附近。我就这样徒步走到了她的外公家。住宅外宽敞的空地已经搭好了棚,数把大型风扇不断转动的声音生生作响,但是放眼望去,6、7张大圆桌,数十张白色椅子,只坐了寥寥数人。
对我来说,这不意外,按照所谓的“传统观念”,在这种大喜庆的日子,正是确保自己接下来一整年的运气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赔上自己接下来一年的好运气,来到这种在他们眼中可能“拥有霉运”的地方吧。古老的“习俗”,传承千年,在当今社会依旧横行啊。
将白金放入钱箱中,提起笔,写下了我父母的名字。接着,我向着棺木所在的方向,深深鞠躬。没有人教我这么做,基督教仪式了也没有这一环,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受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还是我所喜爱的日本文化的影响。
抬起头,望向屋内,有一点小吃惊,里头跪满了人,粗略估计大概是死者的孩子和孙子吧,都身着素衣,伴随着哀伤的伴曲(印象中是大悲咒吧,应该,我不太记得了),场面非常肃穆、悲伤。可能是我从小跟着爸爸参加过不少的丧礼,我真的很不习惯华人传统仪式的丧礼,整个给人的感觉太悲伤、太压抑了,我一直觉得这种环境会令悲者更悲,令伤痛着很难得着安慰。基督教的仪式里,我们会唱诗歌赞美神,因为我们知道神已经将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换句话说,死者其实没有死,他是到了天堂享福去了,而且总有一天,当我们也死去后,我们的灵魂都将在天堂重逢。所以在基督教丧礼,我能够感受到希望,感受到安慰和鼓励,而这恰恰和华人传统丧礼仪式截然相反,令我总是很难适应。
当时还应该是接近中午了吧,我打开她那已经在我手机尘封许久的号码,发了条信息:“我有过来丧府”,当时的时间是 13:45。不到10秒,她信息回复“现在?”,随后不久,她走了出来,我们到棚下坐了一会儿。
在我的印象中,那天我们只是短暂地谈了一下子。我记得我请她节哀,我忘记她说了什么后,我告诉他“对我们(基督徒)而言,没有所谓的节日PANTANG,因为,天天都是好天。”我记不得她的反应,也不记得我们之后还说了些什么。接着,在和她道别后,我就离开了。
当天傍晚 18:15,我发了条信息:“要坚强哦(外加一个鼓励的手势)”。半个小时后,她回道“会的”、“谢谢 有心了”。我不记得当时后我干什么去了,只知道我在看到她的信息后,回了一个“加油”的手势,我们这一次的谈话也就结束了。很多时候,无需太多的言语,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举动或者手势,就能将你想要表达的心意,转达给对方。
华人的这种避免“红白相冲”、“丧事=霉气”的传统观念经历了无数年,至今依然扎根在许许多多人的脑海中。这一种迷信,使得许多人,在选择“自己”还是“别人”时,露出了自私的一面,导致了像这件事情一样的残酷(特别对于丧家而言):大家为了自己,都不愿意出席丧礼,哪怕这个人很有可能在身前做过许多的善事、甚至有恩与你。这种强烈的感触,令我在时隔几年后依然刻骨铭心。只是当时的我没有想到,相隔不久,我再一次地遇到了这种事情,而且这一次的死者,是一位曾经救过我生命的恩人。
----------------------------------------------------------------------------------------------------------------------------
【今日推荐歌曲】
AKB48 - 恋するフォーチュンクッキー
推荐理由:这首应该是后元老时代的AKB里最经典的曲子,当年轰动世界,以“群众舞蹈”的方式带起了一阵“曲奇”旋风,就连邻国印尼也为之疯狂,只是可惜我们马来西亚似乎没有被带热起来。。。。无论如何,这是一首非常洗脑、好听的曲子,强烈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